校友访谈“在坚守中变得更优秀”刘东飞

发布时间:2020-07-01浏览次数:2014


报考南医大就是想学医的,但是几分之差,阴差阳错地进了临床药学专业。”

 

与南医大的缘起虽有些遗憾,但正是这一个阴差阳错,刘东飞老师开始了精彩的药学研究生涯。现已是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授的刘东飞老师,已于2018年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现在谈起当年的调剂,还是有些啼笑皆非。

 

说起入学的那年,也是不平常的一年。那一年,校区搬迁江宁,教学环境并不十分完备。而临床药学专业所在的药学院,也是单独设院的第一年。比起其他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尚没有师兄师姐的引导,老师们也经验尚浅。比起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十分薄弱。

 

尽管这并不是刘老师理想的专业,但刘老师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直言,临药专业学习的确比较辛苦,“医学也要学,药学也要学”,但好在当时的班级凝聚力很强,同学们一起努力,大家相互陪伴,相互鼓励,让他在能够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多了一份想要继续钻研的热情。

 

在这样的氛围中,刘东飞老师踏实地度过了自己的本科,并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坚定了从事科研的目标。于是,拿到南医大的硕士学位后,他决定去芬兰赫辛基大学读博深造,“想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博士毕业后,刘老师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看过别的风景以后,我学会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我发现了很多缺陷,我能做的就是缩小这些缺陷,让世界更加美好。”回国之后,刘老师着手申请“千人计划”,虽然第一次申请失败了,但他没有气馁,经过自身不懈努力和中国药科大学的帮助,最终于2018年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并在中国药科大学担任教授。

 

回想自己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刘东飞老师感慨万千:“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做事情总会比较费力。”虽然如此,刘老师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坚持和坚守。在一次次的思考中,他渐渐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

 

“我的这种习惯最让我受益的,就是我学会了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冰冷的,在生活中可能体现得不是那么直观,但在研究中不同,客观事件或者物理现象背后的机制会在逻辑思维下变得明确。所以逻辑性让我的研究工作能够从多重角度开展,并提出自己的一套模型。”

 

对于母校的学弟学妹,刘东飞老师也是充满了关心。他说:“也许大家现在还有些彷徨,但希望大家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几分之差进入不喜欢的专业,梦想几经波折,但一路坚定科研从未放弃。刘老师的经历正是许多药院学子的真实写照,愿有梦想的南医人都能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总有星空可以仰望。

 

欣闻母校喜逢85华诞,刘老师非常高兴,他也希望通过本次釆访,向母校表达他的真挚祝福,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杰出的医学人才。


 

(撰稿:王智)

 

刘东飞: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临床药学,2010届研究生毕业生。现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