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季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并担任药学一班班长。
“那个时候,学校刚搬到江宁,基本上什么都还在建造之中。像大活中心外面的钢架还没拆完,我们就在里面办活动,博学楼也没盖好,食堂也只有一楼两个餐厅......”季老师眯起眼睛慢慢回忆着,我们仿佛就跟在老师的身后,一起走在03年那青涩的校园。“那个时候,交通也不便利,组织同学们出去玩一趟还要包学校的大巴,而且也没有像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城那样的小商场,好不容易出去一趟也只有那么几个地方......”季老师明明一直在“数落”刚搬迁的学校,嘴角却盈满了微笑。
于是我问道:“那你们当时的生活岂不是很单调啊?”
“没有没有,那完全没有,可能恰恰是因为出去一趟不容易,所以机会难得大家都特别积极。而且我们在学校里每逢过节也会组织晚会,每个宿舍出一个节目,我记得我们还办过一个舞会,大家明明都不是很会跳舞,但还是没头没脸地蹦啊跳啊的,氛围真的特别好。”我察觉到季老师脸颊似乎微微泛红,我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其实现在有些班级要办活动经常会出现众口难调的现象,老师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啊?”“当然有啊,时间地点什么的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定下来的,有不愿意的同学我一般就是一个个地打电话问原因,然后商量协调,实在不行的话只能抱有一丝遗憾了,毕竟四年真的太短了。”
后来,季兴老师还和我们说了许多他们班级里的事情,他们喜欢的老师,他们给老师准备过的礼物,他们一起游玩过的地方,他们一起挖过的八卦......匆匆四年,寥寥几笔,当时不觉,蓦然回首细数下来,就觉得要是能多去一个地方多好。
“毕业聚会那天,一开始大家都很沉默,到了后来就又哭又闹的,想起来还是很怀念。”或许这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匆匆收尾,却成了那些年最美好的画面。
2007年,季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攻读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当年的研究生导师是李飞老师,但李飞老师带的三个学生,没有一个继续做药化的。”在聊到本科生毕业面对的诸多选择时,季老师这样跟我们开玩笑道。没有多少人是能在本科阶段就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的,因为大多数人会发现现实和自己想的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的大师兄出国深造了,二师兄去读了药物分析的博士,我直接来了医院,因为大家都是在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好像跟我以前想的不太一样。”
确实如此,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自身视野的大小,我们所在的平台的高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认知,有时只有换了一个环境,才会发现原来别有一番天地。但这算是走了弯路吗?我并不苟同,尽管之后我们会意识到之前认知的错误,但如果当时的自己就没有选择遵从内心的想法,又怎会在未来渐渐意识到并为之纠正呢?
“考研也好,工作也好,读博也好,最重要的就是别勉强,勉强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不管结果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会是一个遗憾。”认清内心,把握当下,30岁的事情,就交给30岁的自己考虑吧。
现在,季兴担任南京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按道理,药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会去药企,企业和医院还是差很多的。”季老师直言自己能进入医院实属意料之外。“可能我的简历写得正好对医院胃口吧,毕竟医院里各级之间,各部门之间来来往往,还要能跟病人打交道,只能说多亏了我当过班长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吧,哈哈哈!”生活好像总是这样,许许多多之前的不经意,却能在关键时候帮助自己。能力要有意识有选择地去培养,但面对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可以不用带那么多功利的思考。“有用”抑或“没用”,不放在特定的情境里,谁又能确定呢?
只要认清自己,勤勉努力,把握当下,无愧于心,一切就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撰稿:曹凡)
季兴: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07届本科生,2010届硕士研究生。现任南京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2016年度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童用药评价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