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峰团队揭示自闭-焦虑共病的新环路及分子新靶标

发布时间:2023-01-29浏览次数:5394


20231 23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韩峰教授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卢应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Divergent projections of the prelimbic cortex mediate autism-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前边缘皮层prelimbic cortexPL不同的下行环路分别参与介导了自闭症样和焦虑样行为,并揭示了PL脑区TMEM74功能异常可能是自闭症-焦虑症共病的关键分子机制。

自闭症和焦虑症是高度共病状态,深入解析其发病机制对于制定自闭症的治疗新策略至关重要。但是,自闭症与焦虑症共病的潜在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自闭症-焦虑症共病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神经环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课题组研究人员将神经环路和神经生化这2个模块并轨研究,希望以此为新的突破口来解析自闭症-焦虑症共病分子机制。研究者首先发现PL下行投向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dSTR和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BLA的神经环路分别参与介导了自闭样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且PL脑区投向两个下游脑区的锥体神经元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进一步发现Tmem74-/-小鼠具有自闭伴焦虑样行为,伴有PL脑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升高,而化学遗传学抑制异常升高的神经元兴奋性可以缓解小鼠的自闭样及焦虑样行为。通过CRISPR/Cas9技术,研究人员证实PL脑区锥体神经元Tmem74特异性敲除小鼠具有与Tmem74-/-小鼠相似的异常电生理特性和自闭伴焦虑样行为。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在PL脑区锥体神经元上过表达Tmem74可以缓解小鼠的自闭样和焦虑样行为。

该研究模拟临床上自闭-焦虑共病的临床真实病理过程,将神经生化关键分子和神经环路两个维度并轨整合,揭示了自闭-焦虑共病的发病机制,有望为治疗自闭-焦虑共病提供一个全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罗一凡和硕士研究生陆露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电 话: 025-86868467            地      址: 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 编: 211166                       版权所有: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

邮 箱: yxy@n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