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教授课题组在构建多通路同时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545


20211013日,药学院药物分析系胡琴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assisted nonenzymatic cascadeamplification multiplexed strategy for sensing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related microRNAs的研究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一类冠状动脉综合征。目前,高灵敏性心肌肌钙蛋白(hs-cTnT)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血浆hs-cTnT在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终末期肾病中也会有明显的升高且cTnT在发病6h左右才会显著升高。而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miRNA,且在循环中高度稳定。此外,血浆和血清中相关miRNA的表达水平在AMI后的1h内就会迅速显著上调。因此miRNA被认为是AMI的早期诊断和快速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但是传统的基于一步检测的单一AMI相关miRNA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信号放大技术与多路复用技术相结合的新策略。通过引入金属有机骨架与催化发夹自组装,构建了一种多路平台同时检测AMI相关的miRNA (miR-21, miR-499, miR-133a)。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样品预处理,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AMI相关miRNA的同时测定。该论文为临床早期诊断AMI提供了新策略。

我院胡琴教授和岑瑶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我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程霞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资助。

 (图文/胡琴、岑瑶;审核/陈宏山)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电 话: 025-86868467            地      址: 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 编: 211166                       版权所有: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

邮 箱: yxy@njmu.edu.cn